想问父母一个扎心的问题: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娃?钱程速配
游戏玩输了就掀桌子;考试差一分就哭到喘不过气;就连搭积木倒了,都能跟自己较劲半小时……
在很多父母看来,这可能是孩子好胜心太强,才会出现输不起的情况,可实际上并非如此。父母要警惕,孩子只是被“失败羞耻感”缠上了,因为害怕失败,所以才不敢尝试、怕犯错……
时间久了,孩子变得缩手缩脚,只会用极端的方式掩饰内心的脆弱。其实,孩子怕的不是输,而是害怕输了之后听到的那句“我是不是很差劲”。
展开剩余82%孩子的输不起,多半是大人教出来的
时至今日,还有父母在怪孩子心理素质差,连失败这么小的事情都不敢面对。却不知道,孩子对失败的恐惧,都是父母亲手“喂”出来的。
很多父母喜欢用比较的方式激励孩子,以为通过比较就能让他们看到跟别人的差距,进而努力。可现实情况却恰好相反,孩子最反感的就是被比较,总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觉。
还有一些父母见不得孩子哭,只要娃输了就赶紧说“不算不算,重来”,甚至还会偷偷让着孩子。看似是保护,实则正在剥夺孩子面对失败的机会。
父母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:失败太可怕了!爸爸妈妈都得帮你挡着。
可人生钱程速配,哪有那么多重来的机会。在家里有父母帮着,那以后走出家门呢?没有人会让着孩子,他们只会摔得更惨。
怎么样才能破解失败羞耻感呢?很简单,帮助孩子重新认识一下“输”。
一定要让孩子知道:输,不是我不行;而是这次的方法不行。输,一点都不丢人;这次失败了没关系,下次绕着走就行。
现在他们还小,还有机会纠正认知,正确看待“输”这件事。一旦养成“输不起”的性格,那孩子的未来才真的是毁了。输不起的孩子,他们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害怕失败,羞耻感会环绕他们的一生。
三个方法,让孩子走出失败羞耻感
第一个:先别劝,让孩子疼一会儿
带娃路上,父母最先学会的是“狠心”,尤其是在孩子受挫折失败的时候。
做法很简单:孩子搭建的积木塌了哭到跺脚,这个时候父母别急着说“没事”,更不要抢过来帮他们搭建。
越劝,越容易让孩子觉得输了是天大的事情。
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停止规劝,让孩子独自去消化这件事情。说不定哭着哭着,他内心的负面情绪就发泄出来,从而发现积木坍塌不是一件大事,重新再拼凑就可以。
唯有自己认识到错误,勇敢迈出第一步,才是真正的长大!眼下,父母只需把时间留给孩子,让他们多“疼”一会儿,加深印象。
第二个:把“我不行”变成“我试过”
那些怕输的孩子,肯定会把“我不行”挂在嘴边。父母要想办法让他们改变想法,走出“我不行”的误区,慢慢去尝试。
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把那些孩子自认为有难度的事情进行拆解。爬山太难,那就把爬山分成十份,每次只需要前进1/10就行;考试成绩不好,那就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,争取下次考试进步3分……
把大目标切换成小任务之后,孩子会慢慢悟出一个道理:原来赢,也没有那么难!毕竟前进一小步更容易一些。试错的过程,父母要在身后给孩子多一些鼓励,这样他们才能有继续尝试的勇气。
第三个:父母要故意输
想要孩子重拾自信,得要让他多一些赢的经验。这些经验从何而来呢?当然是父母创造的,在家可以故意输得难看一些,以此衬托孩子。
跟孩子掰手腕的时候,可以故意哆嗦半天再倒;跟孩子下棋的时候,可以试着悔棋还输……想尽办法输给孩子,让他觉得“赢”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输,而且输了之后可以笑着面对。这种脱敏训练比什么都管用,会让孩子慢慢明白输不丢人,那种羞耻感自然就淡了。当然,父母可不要让孩子看出端倪,不然一切都白费了。
写在最后:作为父母,不要总是追求让孩子赢,那是不现实的事情。真正要教会孩子的是钱程速配,就算输了又怎样?只要有重来一次的勇气,任何时候都不会害怕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